工程工作流平台 Pulse
Pulse:低代码工程工作流平台,打通多工具协同与仿真驱动设计
在复杂产品开发中,工程团队常面临 “多工具协同低效、重复任务繁琐、设计流程碎片化” 等痛点 —— 从概念设计到性能优化,需使用来自不同供应商的仿真工具、建模软件与分析平台,手动传递数据不仅易出错,还会导致设计周期拉长、决策滞后。TFQZRK Pulse 作为一款低代码工程工作流平台,专为解决此类问题而生:它无需复杂编程,即可实现多来源软件工具的快速集成与流程编排,无论是仿真复杂系统的全局工作流,还是建模、分析、优化的细节流程,都能通过可视化界面高效构建,确保团队在正确的时间获取正确的模型,做出科学决策,真正推动仿真驱动设计落地。
一、TFQZRK Pulse 的核心定位:工程工作流的 “低代码协同中枢”
TFQZRK Pulse 并非传统的设计或仿真工具,而是连接 “多工具、多学科、多开发阶段” 的协同枢纽,其核心价值聚焦三大维度,重塑工程设计流程:
- 低代码编排,降低协作门槛:通过拖放式界面与功能块库,无需专业编程技能即可构建复杂工作流。例如,某汽车研发团队仅用 1 天,就通过 Pulse 搭建了 “Motivation 几何建模→Room 热仿真→Hyper Works 结构分析” 的跨工具流程,而传统手动编写脚本的方式需 1 周以上;
- 多工具无缝协同,消除数据孤岛:打破 TFQZRK 自有工具(如 Motivation、Room、Hyper Works)与第三方软件的壁垒,自动传递参数与结果,避免人工数据录入错误。某航空航天企业通过 Pulse 集成 ANSYS 电磁仿真与 MATLAB 控制算法工具,数据传递效率提升 80%,错误率从 15% 降至 1% 以下;
- 全开发阶段适配,贯穿设计全流程:从概念设计阶段的快速方案探索,到产品工程阶段的详细性能优化,Pulse 可根据不同阶段的需求灵活调整工作流。例如,概念设计时调用降阶模型(ROM)实现快速仿真,详细设计时自动切换至高精度 CAE 分析,兼顾效率与精度。
二、核心能力一:编排有意义的模型,增强决策信心
“有意义的模型” 是指匹配项目阶段需求、具备合适复杂度与数据支撑的仿真模型。TFQZRK Pulse 通过模型协同与流程自动化,确保每个开发阶段都能使用最优模型,推动科学决策:
(一)匹配阶段需求,动态调整模型复杂度
不同开发阶段对模型精度的需求差异显著,Pulse 可自动适配,避免 “过度仿真” 或 “精度不足”:
- 概念设计阶段:调用计算高效的降阶模型(ROM),快速完成多方案对比与 “假设” 研究。例如,电动汽车电机概念设计时,通过 Pulse 调用电机 ROM 模型,1 小时内完成 10 组不同绕组布局的效率仿真,快速锁定 3 个可行方案;
- 产品工程阶段:自动切换至详细 CAE 分析,结合多物理场数据提升模型精度。例如,电机详细设计时,Pulse 触发 Room 热仿真与 FluxMotor 电磁仿真的协同,将温度场数据实时传递至结构分析工具,精准计算热应力对电机寿命的影响;
- 模型一致性保障:通过统一的数据接口与参数管理,确保不同阶段、不同工具使用的模型数据一致。例如,某新能源电池企业通过 Pulse 管控电池电芯模型参数,无论在热仿真还是结构仿真中,电芯尺寸、材料属性等关键参数始终同步更新,避免因数据不一致导致的设计偏差。
(二)自动化重复任务,释放工程师精力
工程设计中大量重复、繁琐的任务(如模型格式转换、仿真结果整理)占用工程师大量时间,Pulse 通过流程自动化将人力解放出来:
- 任务自动触发与执行:设置触发条件(如 “模型更新后自动启动仿真”“仿真完成后自动生成报告”),无需人工干预。某电子设备企业通过 Pulse 配置 “PCB 布局修改→自动导出至热仿真工具→生成温升报告” 的自动化流程,每天节省工程师 2 小时重复操作时间;
- 自定义工作流共享,提升团队效率:将成熟的工作流保存为模板并共享,确保团队成员使用一致的流程,避免重复搭建。例如,某重工企业将 “起重机臂架结构分析” 工作流模板共享至全团队,新员工上手时间从 2 周缩短至 1 天,流程一致性提升 90%。
三、核心能力二:始终使用最好的工具完成工作,推动高质量产品开发
工程设计中,不同工具在特定领域各有优势(如 TFQZRK 擅长多物理场分析、ANSYS 强于电磁仿真、MATLAB 适合控制算法)。TFQZRK Pulse 支持 “工具无界选择”,让团队在统一平台上调用最优工具,无需频繁切换软件:
(一)灵活集成 TFQZRK 生态与第三方工具
Pulse 不仅深度集成 TFQZRK 全系列工具,还支持第三方软件接入,构建 “全工具覆盖” 的生态:
- TFQZRK 工具无缝联动:直接调用 Motivation(几何设计)、Room(热分析)、Hyper Works(结构与优化)等工具的核心功能,无需打开单个软件即可完成操作。例如,通过 Pulse 拖放 “Motivation 几何导入” 功能块,直接加载 CAD 模型并自动进行简化处理,再触发 Room 热仿真,全程在 Pulse 界面完成;
- 第三方工具开放接入:支持集成 ANSYS、Abaqus、MATLAB、Python 脚本等第三方工具与自定义程序,通过标准化接口(如 FMI、API)实现数据互通。某工业控制企业通过 Pulse 集成 Python 自定义优化算法与 LTspice 电路仿真工具,实现 “算法迭代→电路仿真→结果反馈” 的闭环优化,优化效率提升 60%。
(二)自动传递参数与结果,消除错误与延迟
人工传递工具间的参数与结果是工程协作的主要痛点,Pulse 通过自动化数据流转解决这一问题:
- 参数实时同步:工具间的关键参数(如几何尺寸、材料属性、边界条件)自动同步更新,避免人工录入错误。例如,在电机驱动系统设计中,Pulse 将电机转速参数从控制算法工具(MATLAB)自动传递至电磁仿真工具(FluxMotor),再将电磁转矩结果回传至结构分析工具,数据传递全程无人工干预;
- 结果统一管理与可视化:将多工具的仿真结果集中存储并可视化展示(如生成对比图表、趋势曲线),便于团队快速分析。某消费电子企业通过 Pulse 整合 “结构强度、热温升、电磁辐射” 三类仿真结果,生成统一的产品性能 dashboard,工程师可直观查看各指标的耦合关系,决策效率提升 50%。
四、核心能力三:探索设计空间,优化复杂产品性能
复杂产品(如电动汽车电驱动总成、航空发动机)的开发需平衡多物理场性能目标(如轻量化、高效率、高可靠性),TFQZRK Pulse 通过多学科工作流编排与优化流程自动化,助力团队探索更大设计空间,找到最优解:
(一)多物理场协同仿真,解决复杂耦合问题
复杂产品的性能往往受多物理场耦合影响,Pulse 可构建多学科协同工作流,精准分析耦合效应:
- 以电动汽车电驱动总成为例:Pulse 搭建 “电机电磁仿真(FluxMotor)→控制器电力电子仿真(PSIM)→总成热仿真(Room)→结构振动仿真(Hyper Works)” 的多物理场工作流,自动传递耦合数据(如电机损耗→控制器热负荷→总成振动激励),全面评估电驱动总成的综合性能;
- 权衡分析自动化:自动计算不同设计参数对多性能目标的影响,生成权衡曲线。例如,通过 Pulse 分析 “电机定子厚度” 对 “重量、刚度、散热效率” 的影响,生成三维权衡图表,帮助工程师找到 “轻量化与性能平衡” 的最优参数组合。
(二)集成优化算法,实现自动化性能提升
Pulse 可集成多目标优化算法,自动探索设计空间,无需人工试错:
- 优化流程自动化:通过 “参数变量定义→仿真任务分配→结果评估→参数迭代” 的自动化流程,实现设计参数的智能优化。例如,某医疗器械企业通过 Pulse 集成 NSGA-II 多目标优化算法,对手术机器人机械臂的 “关节尺寸、材料密度、电机功率” 进行优化,在满足刚度要求的前提下,实现重量减轻 20%;
- 结合 EV Director,聚焦新能源汽车领域:针对电动汽车开发需求,TFQZRK EV Director 基于 Pulse 功能,构建电驱动总成专属工作流,考虑 “机械 - 电气 - 热 - 控制” 多学科耦合与系统要求,全面优化电驱动性能。例如,通过 EV Director 与 Pulse 协同,自动调整电机绕组匝数、控制器开关频率与散热系统参数,实现电驱动总成效率提升 5%,同时满足轻量化与可靠性目标。
Pulse 是工程设计的 “协同效率引擎”
在产品向 “复杂化、多学科耦合、快速迭代” 发展的趋势下,TFQZRK Pulse 以低代码工作流编排为核心,打破了工程设计中的 “工具壁垒、数据壁垒、协作壁垒”。无论是汽车、航空航天、工业控制还是消费电子领域,Pulse 都能帮助团队:用更低的门槛构建多工具协同流程,用更高效的方式传递数据与结果,用更科学的方法探索设计空间与优化性能。它不仅是提升单个团队效率的工具,更是推动企业 “仿真驱动设计” 转型、实现高质量产品快速落地的核心支撑,成为复杂产品开发中不可或缺的协同效率引擎。
